盘前消息早知道
昨晚美股固态电池龙头Q5大涨22%,又给今天的固态行情添砖加瓦了。原因是Quantumscape与PowerCo在慕尼黑IAA Mability展会首次公开展示固态电池为Ducati V21L摩托车供电的现场演示,标志技术突破。
昨晚美股固态电池龙头Q5大涨22%,又给今天的固态行情添砖加瓦了。原因是Quantumscape与PowerCo在慕尼黑IAA Mability展会首次公开展示固态电池为Ducati V21L摩托车供电的现场演示,标志技术突破。
9月4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来华出席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活动的古巴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古巴国家主席迪亚斯-卡内尔。
从美国固态电池巨头集体“跑路”,到宁德时代将量产计划推迟2年,2025年的固态电池行业堪称“冰火两重天”。曾被视为颠覆锂电行业的“未来技术”,如今却陷入“研发热、量产冷”的尴尬境地,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技术死结与商业博弈?
在理论计算的框架下,氧空位的研究通常首先从形成能的角度展开。氧空位形成能不仅决定了缺陷生成的热力学可行性,而且直接关系到材料在不同环境下的稳定性与功能表现。
2025年7月,处于固态电池研发第一梯队的QuantumScape宣布,公司将放弃固态电池制造业务,转为向其他制造厂商进行技术专利授权。同时,该公司与大股东——大众集团的动力电池部门PowerCo达成协定,双方将成立生产联合体,向PowerCo授权其旗舰产品Q
“作为消费者,你们喜欢什么样的屏幕?”在近日BOE(京东方)携手联想举办的“智显生息 碳启清境”闪耀旗舰款显示器发布会上,南京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开发总监邵贤杰抛出了这个看似简单却具有穿透力的问题。停顿片刻,他总结道:“显示效果更加自然。”
在全固态电池(ASSBs)中,高镍NCM正极材料因其高容量和高能量密度成为热门选择。然而,这类材料对空气极其敏感,易在表面形成残余锂化合物(Residual Lithium Compounds, RLCs),如Li2CO3。长期以来,Li2CO3常被视为“绝缘
日本政府现已批准丰田的固态电池生产计划,将于明年正式投产。据悉,这款电池充电10min就能跑1200km,安全性远超当前的液态锂离子电池。历经血雨腥风,好不容易初定的市场格局,难道又要被重新洗牌?
单原子/团簇金属基电催化剂(M-N-C)在氧还原反应(ORR)中展现出巨大潜力,但活性和耐久性不足限制了其实际应用(Shufan Wang, et al.,Progress in Materials Science, 2025, 101389, https:/
日本政府现已批准丰田的固态电池生产计划,将于明年正式投产。据悉,这款电池充电10min就能跑1200km,安全性远超当前的液态锂离子电池。历经血雨腥风,好不容易初定的市场格局,难道又要被重新洗牌?
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朗姆研究公司申请一项名为“3D NAND制造中的阶梯封装”的专利,公开号CN120018498A,申请日期为2017年11月。
近几十年来,凭借较高的能量密度和长循环寿命,锂离子电池已广泛应用于移动电子设备、电动汽车和储能系统。然而,报废电池的资源化处理仍是一大难题。传统回收方法(火法/湿法冶金)因其广泛的工业基础和成熟的体系可以被方便地改进以适应电池回收的目标,但这些方法存在其固有的
氧化还原介质无处不在,在许多能量转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NADPH/NADP+氧化还原对在自然光合作用和水分解过程的光反应中的作用。自然光合作用的关键之一取决于多个电子和质子的协调转移,这由氧化还原介质促进。
Period 3 elements and their oxides can undergo reactions with molecules likewaterandoxygenas well asacids and basesto produce vari
庞磁电阻(Colossal magnetoresistance, CMR)锰酸盐是一类以钙钛矿结构的掺杂锰氧化物(如RE1-xAExMnO3,RE为稀土金属,AE为碱土金属)为代表的材料,其核心特征是在磁场作用下电阻发生巨大变化。这类材料的研究热潮始于20世纪
钠离子电池铁/锰基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凭借其高比容量、资源丰富和成本优势,近年来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然而,这类材料还面临着Mn3+的Jahn-Teller畸变、晶格氧流失以及不可逆的Fe迁移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其电化学性能的进一步提升。尽管研究者通过离子掺杂
钠离子电池(SIB)因其丰富的金属资源、可负担性和高安全性而成为电化学储能领域的有前途的技术之一。其性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正极材料。在各种候选材料中,正交结构的P'2型NaxMnO2(0.4≤x≤0.8)具有较高的理论容量(≈262 mAh g-1)和实际容量
具有高强度和导电性的三维(3D)复杂铜(Cu)器件,对于包括电信、电子和热管理等在内的广泛应用领域而言至关重要。激光增材制造(AM),也被称为3D打印技术,近年来取得的进展已能够实现具有复杂几何形状的铜部件的净成形。然而,铜的激光增材制造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在于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通过氧离子在电解质中的迁移实现能量转换,其效率可达 60-80%(包括废热利用)。然而,传统电解质如钇稳定氧化锆(YSZ)需要在 800-1000°C 高温下运行,导致以下问题:
论文作者介绍刘奥教授刘奥,本文通讯作者,电子科技大学基础与前沿研究院教授。研究聚焦于新型半导体信息材料的研发及产业制程兼容的电子薄膜和功能器件集成,在新型P型半导体材料开发和薄膜晶体管(TFT)集成方向做出系列开拓、原创性成果,首次提出高迁移率非晶P型碲基复合